逻辑不仅是一门知识,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。即使是没学过逻辑的人也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。比如“某某人不合逻辑”、“某某人的理论不合逻辑”、“某某人的行为不合逻辑”等说法,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说法。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,“逻辑”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术语。但是对于“什么是逻辑?”“逻辑的特点是什么?”很多人不知道问题的答案,或者一知半解。
曾经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,认为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。这种观点很可能是由于逻辑学家喜欢把一些逻辑原理称为“思维规律”,比如统一性、排中律、矛盾律。然而,这种逻辑观点有以下缺点:
首先,它没有将逻辑与心理学或认知科学等其他学科区分开来。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目的也可以说是研究人类的“思维规律”。那么,他们研究的和逻辑学要研究的有什么区别呢?第二,是误导。给人的感觉是,逻辑是研究人类实际思维方式和人类思维过程必须遵循的规律。然而,人类思考时遵循的是什么模式?什么规律支配着人类的思想?都是经验事实。逻辑的研究对象显然与经验事实没有直接关系。
另一种观点认为,逻辑是用来研究正确推理和不正确推理区别的原理和方法。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为流行。
手边有一本著名的哲学词典,其中一篇关于“逻辑”的文章说:“广义上讲,逻辑是研究推理或恰当论证的结构和原理。狭义的逻辑是研究演绎推理或证明的原理和方法。”
这种观点把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放在“正确/错误推理”、“正当论证”、“证明”等东西上。这个观点比前面提到的“逻辑是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”的观点更恰当。至少不会把逻辑学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混为一谈。
然而,上述观点仍有不足之处。逻辑学就是研究如何区分正确的推理和错误的推理。然而,对逻辑的研究并不止于此。比如逻辑学也需要研究如何区分矛盾句和真句。但是,判断一个句子是否矛盾或正确,与判断一个推理是否正确是不同的。这两者是不平等的。